胃癌术后梗阻是胃癌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,对患者术后恢复影响较大。了解其症状,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,同时结合中医知识,能让我们从更全面的角度认识这一病症。
从西医角度来看,胃癌术后梗阻症状明显。腹痛是常见表现,由于肿瘤压迫肠道黏膜神经丛,导致平滑肌收缩异常,引发痉挛性疼痛,疼痛通常位于上腹部或脐周,呈阵发性加剧。胃肠功能紊乱会引发腹部不适,患者会感到腹部胀满、有压痛感。当肠内容物通过受阻,会刺激肠壁产生逆蠕动,使潴留内容物逆流入胃,引起呕吐,多为突然发生的喷射状,常伴有恶心和腹部不适。食物残渣无法顺利通过狭窄处,导致大便积聚在肠道内,形成便秘,患者排便困难、腹胀。肠梗阻时,肠腔被堵塞,气体和液体不能正常通过,肠管扩张和积液增加,肠壁受刺激,肠鸣音增强,声响亮而高调,频率加快,甚至可听到气过水声。
中医对于胃癌术后梗阻也有独特的认识。中医认为,胃癌引起的肠梗阻可能与气滞血瘀、痰湿凝结有关。气滞则血瘀,气血运行不畅,肠道功能受阻,从而出现腹痛、腹胀等症状。痰湿凝结,阻碍气机,使胃肠蠕动减缓,导致呕吐、便秘等。
展开剩余74%在症状表现上,中医与西医的认识有相通之处。腹痛在中医看来,是气血不畅、经络阻滞所致,通过调节气血运行,可缓解疼痛。腹部不适,中医认为是脾胃功能失调,痰湿内生,通过调理脾胃、化痰祛湿,能改善症状。呕吐是胃气上逆的表现,中医通过和胃降逆的方法治疗。便秘则是肠道传导失司,采用行气通腑的办法来处理。肠鸣音亢进,反映出肠道气机紊乱,中医以调和气机为治疗原则。
针对胃癌术后梗阻,中医治疗可采取中药调理、热敷治疗、营养支持等方法。中药调理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,个体化配方,采用汤剂或丸散膏丹形式,通过活血化瘀、行气导滞、化痰祛湿等作用,达到通腑排便的目的。热敷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腹痛、腹胀等不适症状。营养支持治疗旨在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,维持机体功能,提高生活质量及免疫力,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。
目前,临床上常使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的手段来减轻对患者的伤害,提升治疗效果,其中中西医的综合治疗备受人们关注,尤其是中医在综合治疗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,“三联平衡”理论,是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在先人的基础上,结合40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。它立足于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思想,从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瘀、癌毒聚集等病因病机出发,采用疏通、扶正、祛毒等方法,有的放矢、重点用药,从而调节人体阴阳平衡,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。
非遗“袁氏中医肿瘤疗法”始于嘉庆辛酉年(公元1801年),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,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。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《袁世医方》中,详细记载了“袁氏中医肿瘤疗法”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。涵盖中医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,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、制作技艺,剂型包括汤、丸、散、膏、丹,以及药酒、药膳、药茶、药醋、药粥、药饼等食疗方,多达190余首,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。
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胃癌真实案例分享:
武某,男,残胃癌,2016年12月5日初诊山西长治人
2016年3月,来自山西的武师傅因便血确诊胃癌,胃粘膜糜烂坏死组织中见少许腺癌组织。在北京301医院手术后,同年11月底复发。情况逐步恶化,连水都喝不下,后为求中医治疗2016年12月5日就诊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,当时武师傅术后体重下降20斤,胃切掉以后,肠胃功能也差了,经常反酸、烧心,怕冷。用药后,各种不适症状逐渐得到改善。感受到疗效后,武师傅一直坚持治疗,每年都复查胃镜。其后续介绍家属过来就诊,2021年12月20日家属(胃贲门癌)问诊,期间问到武师傅近况,表示“我老父亲特别好,还能天天打扑克!”,2023年回访近况稳定。
胃癌术后梗阻症状多样,中西医从不同角度进行认识和治疗。中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,为胃癌术后梗阻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思路,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,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。
发布于:河南省蜀商证券-股票杠杆配资-云南配资公司-配资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